小心!最危险的时候到了!薅羊毛的时候到了!
诡异!
不知道大家发觉没有,最近外汇和黄金市场上出现了十分诡异的现象!
尽管美联储连续释放所谓强烈的加息信号,但美元却一点也没有要“硬起来”的迹象,持续下跌!
前两天,在美联储公布了最近的会议纪要之后,市场几乎一致认为美联储准备在六月加息:
据彭博,周三在华盛顿发布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5月2至3日会议的纪要称:“大多数与会者认为,如果新的经济信息符合他们预期,那么该委员会再次采取措施消除一些政策宽松很快就将是合适的。”
据华尔街见闻,华尔街分析师解读纪要称,五月FOMC会议纪要淡化了疲软的第一季度GDP数据和3月通胀数据,称之为“可能是临时性的”,预示6月和9月依然有很大概率会加息。但对缩表的执行细节接近具体反映了美联储有可能会比预期提前宣布缩表。
高盛称,“有80%的概率在6月会议上会加息,且预期九月会再加息一次,然后在12月份宣布资产负债表正常化。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宣布缩表的时间有可能提前到九月的会议上面。”
根据CME,在美联储会议纪要公布之后,6月份加息的概率已经提高到87.7%:
来源,CME
在机构们用嘴高喊着准备迎接加息的时候,在外汇市场上却用钱做出了另外一番选择——做空美元!
如今,美元指数已经跌至特朗普上任前的水平,目前仅仅维持在97附近的水平。
美元指数走势
明知美元要加息,嘴上也表示认为美联储准备加息,甚至缩表,市场的反应却和加息相背离,这是何道理?难道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
恐怕不是,华尔街从来没那么单纯!
暴哥这么说是因为,如果我们看看短期和美元走势负相关很强的黄金就会发现,美元疲软,黄金并没有趁机崛起!在美元回到去年11月水平的同时,黄金价格却远远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去年11月,黄金曾经摸高到1300元的水平,而如今还在1250附近苦苦挣扎!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读者朋友会觉得很茫然,原本逻辑:美元加息预期升温,美元走强,黄金疲软;美元加息预期降温,美元疲软,黄金走强,似乎完全不适用了!
要知道,从美元2015年开启加息周期之后,上面加息预期——美元——黄金之间的这一套逻辑是完全适用的!
比如,2015年12月份加息之前,随着加息预期逐渐升温,美元自10月份就开始走强,尽管12月初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在高位:
2016年12月的加息,美元更是连续涨了快3个月:
2017年3月份的加息,尽管上涨周期比较短,但是涨了1个月以上,从2月份就开始上涨:
既然前三次都满足的逻辑,怎么到这一次就失灵了呢?
有朋友会说,是特朗普的问题。确实,特朗普最近比较衰,“通俄门”、“泄密门”缠身,最近甚至都查到了特朗普的海外账户和女婿库什纳身上。幸好,特朗普最近出访避风头,不然,这心得操碎了!
不过,美元疲软真的是因为特朗普吗?恐怕不见得。要知道,今年3月份加息之前。特朗普一样麻烦缠身。
先是,通俄门的始作俑者,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弗林,于2017年2月14日被迫辞职;后来,3月中旬,债务上限又成为困扰白宫正常运行的致命问题。当然,还有其他一系列的问题出现……
如果我们回看,美元(黄金)在3月份的走势会发现,特朗普根本就没有起到任何造成美元疲软的作用。
所以说因为特朗普衰,致使美元软,这不太符合逻辑。
那么真正导致这一次的加息预期升温,美元走弱的原因是什么呢?
暴哥觉得,本次美元走弱或许是市场有意为之,且是暂时的。说白了就是,大玩家们不想被市场看穿,而可以趁着特朗普这一档子事出现,打压美元,低位布局,随时准备反水!
如果,暴哥所想没错,那么后续美元很可能在短期之内会出现一波高潮!届时,就是大玩家们再一次薅羊毛的时候了。
所以,大家不要觉得,目前美元疲软,就认为美元行情翻转了,很可能后面的暗潮才刚刚开始。
另外,美元阶段性的疲软,对很多方面都是利好。
对特朗普来说,他一直谋求美元不要太强势,现在美元正如他所意,不太强!(华尔街很配合啊)
对美联储来说,他们也担心,美元太过强势,会对对外贸易产生负面作用,从而误伤美国经济,最终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现在都要加息了,美元还软趴趴的,从美联储的角度来说正合适。
未来
那么接下来,当美元重新走强之后,黄金、人民币又会是什么模样呢?
先说黄金,最倒霉的可能当属黄金了,因为美元走强它的反应往往最为激烈。目前,既然黄金上涨的支持力度不够,所谓久盘必跌,向下就有可能出现较大的跌幅,退守到1220附近,甚至1200左右都有可能!
再说人民币,人民币的走势肯定不会像黄金一样。具体来说原因有六:
第一:我国可以动用外汇储备等手段进行适度干预,防止人民币出现过大的波动;
第二:我国央行为了去杠杆、抑制资产泡沫,已经在积极的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来收紧货币政策(比如主动调整逆回购、MLF等利率走廊的利率),引导市场利率走高。尽管收紧货币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去杠杆,但其实对于人民币来说,也能够起到维护人民币稳定的作用。
第三:美联储加息之后,我国很可能也会跟随继续调整市场利率,避免美元加息的影响过大。
第四:预期管理也在积极展开。预期管理就是说通过向市场传递信号的方式来引导市场对于人民币未来走势的预期,最终这种预期的变化会改变市场的投资策略,从而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
最近,我国商业部在《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中,主动提及了很多关于人民币汇率和贸易层面的话,其实就可以看做是一种预期管理。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第五:中国经济企稳之后,市场对于人民币的双向波动达成了阶段性的共识,单边做空人民币的氛围已经大不如前。
第六:最新彭博出现一条消息,说央行拟调整中间价形成机制新增"逆周期调节因子",目前尚未得到确认,但这个信号意味着我国央行已经在为美联储后续的动作做准备了。
所以,综上来看,即使美元走强,人民币也不会出现大幅贬值,稳定的逐步走弱更有可能。
最后暴哥想说,目前从公开信息来看,美联储官员们尽管倾向于6月份加息,但是话一直没有说死。美联储的原话是这样的:如果新的经济信息符合他们预期,那么该委员会再次采取措施消除一些政策宽松很快就将是合适的。
也就说如果在6月14日之前的各主要经济数据出现不符合美联储预期的情况,那么加息或许就不会成行。
下面我要关注这三个数据:5月30日公布的,美国4月PCE物价指数同比;6月1日公布的,美国5月ADP就业人数变动;6月2日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
如果这几个数据大幅不达预期,那么黄金将逃出生天,迎来最好的上涨时期;反之,黄金暴跌的日子或许就不远了!
这一次加息,和前三次可能完全不同,美元重新走强可能会从临近加息的日子开始,加息之后高潮才会到来!
中美货币战又起,大空头挟“金融核弹”而来,央行提前出手迎战
01 中美货币“战”进入下半场
本来呢,人民币汇率经过我国各方的努力,已经基本稳定在一个区间里。
不料,5月24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穆迪宣布,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3调降至A1,同时将评级展望从“负面”上调至“稳定”。这是自1989年以来,穆迪首次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此外,穆迪还将香港的长期信用评级由Aa1降为Aa2。
穆迪这降低评级,相当于给我国在世界资本市场上融资“强制加息”,因为评级降低,要给的利率就高了,更重要的是,这给资本市场强烈的看空信号,可谓“金融核弹”。
在汇率上面,本来平息一段时间的人民币贬值声音再起。当时受此消息影响,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短线跳水。
人民币“空头”挟穆迪的调低评级有趁势再起的意思。
●我国方面,和楼继伟部长在任时说不Care”不同,财政部迅速作出回应称,此次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基于“顺周期”评级的不恰当方法,穆迪评价我国的说法根本不成立。
●其后,我国发改委也是出来喊话,各大媒体都第一时间出来“批驳”穆迪。
光喊口号没用,得实干。
●今天,有媒体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又被人称央妈)已于本周通知中间价报价银行修改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形成机制公式,在原有机制基础上,新增“逆周期调节因子”部分。报价行将于近期开始使用新的公式进行每日中间价报价。
新公式下,中间价=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调节因子。央行提供的逆周期调节因子公式框架中提供了部分设定好的系数。
融贸通联合国内众多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央企,实力民企整合全国贸易金融产业链,提供信用证融资,一般贸易回购,贸易流量服务,不动产抵押融资,托盘融资及跨境金融信息服务!我们提供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平台欢迎大家申请加入会员,联系人 HENRY微信号kmart2011
觉得很复杂是吗?
那就让猫哥来给你解释解释,这意思是:央妈会更有技巧“管理”汇率,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一场保卫汇率的“大战”,似乎又来了。
02 “消耗”万亿美元的人民币保卫战
说到人民币汇率,真是让全国上下操碎了心。要谈到今天的大战,还得从遥远的本世纪初说起。
❶本来,我国是实行“固定汇率”的,也就是人民币紧盯美元,汇率规固定。时值我国加入WTO,强大的生产能力释放,固定汇率方便出口企业,我国的制成品迅速“占领”世界市场,俨然“世界工厂”。
但固定汇率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不满。
从2002年末起,日本等国家开始在国际社会上散布“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2003年,这种论调进一步升级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
2005年前后,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或基于国内经济的需要,或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要求中国改变汇率制度或强迫人民币升值。
❷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同时美元每天浮动范围限制在上一交易日收盘价的上下3‰之内,对非美元则在1.5%的范围内浮动。
但是呢,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也不全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压力,而是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外开放度提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等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在强制结汇制度下,外汇占款不断提高,中央银行不得不大规模发行票据对冲,提高了宏观经济调控成本,使得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成本上升。
简单来说,放弃固定汇率,有助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也有助于减少大量外汇占款引发的潜在通货膨胀风险。
那次改革正式拉开了人民币升值的帷幕,此后人民币缓慢升值,到2011年5月,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至1比6.49左右,升值了20%。
除了升值,央行也逐渐加大人民币汇率弹性,日波幅限制不断扩大。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规定的幅度内波动,即所谓日波幅限制。
最初日波幅为±0.3%,2007年5月18日扩大至0.5%,2012年4月16日扩大至1%,2014年3月15日扩大至2%,至此已经基本满足人民币汇率日内波动需要。
❸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完善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强调中间价报价要参考前一天收盘价。
这史称“811汇改”。
当时很多人没想到的是,那一天开启了一个新时期,此后,原本升值了多年的人民币,开始陷入动荡中,引发了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剧烈反应。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不利局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转头向下。
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人民币的“空头”,在离岸人民币市场上通过做空人民币汇率。当时的人民币空头阵营,有海外投行、对冲基金等等数十家。
他们采用的众多做空工具中,除了人民币期权外,还包括外汇期货、远期合约、掉期交易等方式。并且,不断在外媒中渲染气氛,在中国名声向来不好的人民币大空头Kyle Bass(凯尔·巴斯)甚至说人民币会贬值30%。
除了外资空头,面对跌跌不休的人民币汇率,很多老百姓也将手头的资金兑换成美元,一些企业也以“海外投资”的名义,千方百计将资金转到海外。
当时真可谓内忧外困,为了应对空头,我国央妈是殚精竭虑,动用了各种手段,以4万亿美元为后盾,在离岸市场上与空头厮杀。
这个故事展开来讲很长,猫哥以后再详谈。
总之,2017新年第一周,人民币空头第一次遭遇屠杀,血流成河。
以此为界,人民币汇率初步稳定。但我国可谓惨胜,外汇储备从4万亿美元变成3万亿美元。
03 提前做好准备
但正如领导人们一直强调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不变。既然方向不变,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就需要把握好汇率的步伐。
那么,人民币的中间价形成机制就很重要。
正如前文所说,从固定汇率到逐步放开,就需要调整人民币的中间价形成机制,本来人民币的中间价形成机制是以收盘价确定。
2006年1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OTC方式,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将由此前的收盘价确定方式改为做市商询价方式。
即从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以撮合方式产生的收盘价确定的方式,改进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约15家)询价,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报价加权平均后得到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其权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
本来呢,这种形成机制本身无可厚非,但由于做市商报价和权重等信息不公开,人民币中间价形成实质上是“黑匣子”,央行自由裁量的空间很大。
在实际运行中,9点15分公布的中间价和9点半市场形成的开盘价往往有很大偏差;在市场存在升贬值预期强烈时甚至在开盘时直接触及日波幅上下限。
尽管日波幅不断扩大,央行可通过中间价调节汇率,但这种做法的利弊也引起一些争议。
811汇改后,人民币的中间价的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从2015年8月24日起,央行每隔1小时公布人民币兑美元的参考汇率,也体现了央行的汇率管理和市场引导。
当时定下来的改革方向是,央行彻底“松手”,让人民币汇率“学会走路”,进一步“透明化”,包括做市商在内的中间价形成机制的全部信息,让中间价完全由做市商的报价来决定,并和开盘价合并。
在这个过程中,必要时央行可以继续扩大日波幅,来考察市场形成价格的能力,直至最终取消日波幅限制。
然鹅,811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向下,最低点差点触及7的心理关口。
这也让央妈重新审视人民币的中间价。
穆迪下调了我国的主权评级引发的影响更是让改变变的紧迫,因为美国进入了加息周期,我国主权评价的被下调又让空头有了可乘之机。
5月25日,同是三大评级机构的惠誉表示,中国强劲的财政状况及过往记录支持中国“A+”主权评级。惠誉的消息一出,在岸人民币在11:00左右急涨。
当然,也有外汇交易员说少数中资大行带头抛售USD/CNY。
看看上文,我国的中资大银行是外汇市场的大玩家,手头上还有站在背后的央妈的3万亿外汇储备,可以说粮草充足。
为了进一步管理汇率,除了中资大行的强力出手和外汇储备,央行也决定改变人民币的中间价的定价机制。
这才有“中间价=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调节因子”
啥是“逆周期因子”呢?
有专业人士跟猫哥说,这个传说中的“逆周期因子”很可能是一个公式,可能包含一些外生设定参数与因子,具体因子大概率是在单纯的中间价+CFETS的两条腿联动关系中增加一些调控,增强央行的把控力,日间一篮子变动也会考虑在内,可能会边际弱化收盘价格的影响,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盘间交易惯性产生的扰动。
很复杂,总之就是央妈设计了一个“黑箱”,有更多的“技术手段”来“管理”人民币汇率了。从过去的“透明”变成“黑箱”。
因为过去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比较“透明”,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反弹不明朗叠加金融加强监管资金面偏紧,如果6月美联储继续加息,那么人民币汇率将承压。
这也是央妈增加“逆周期因子”的原因,未雨绸缪,提前应对。
这就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人民币汇率未来一段时间是涨还是跌?
猫哥注意到,目前,美元的位置是比较明确的低点,美元很可能后续会涨一波,由于人民币前期在美元弱的时候没有升到位,后续美元如果走强1-2%,中间价贬值很容易就触碰到了7这个关键位置。
但是呢,从2005年到2011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近20%,经过两年的贬值,剩余的贬值空间已经非常有限。
从央妈的磨刀霍霍的决心来看,一定会死守7这个心理关口。
不但不会跌太多,甚至大概率的很可能进入升值周期。
这不,在央妈和各部门的出手下,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继续飙升,涨幅扩大至300点,日内连续突破6.84、6.83、6.82关口,创近4个月新高至6.8186。
所谓汇率和国运是一体的,你若相信中国,就应该相信手中的人民币。